摘要: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认为,店家在纹眉之前没有告知张女士纹眉是优惠券外的项目,也没有告知价格,这是引起纠纷的原因所在。工商局的工作人员说,他们只处理一般消费者的纠纷,不管特殊行业上的消费纠纷,建议去找卫生局。...
郑州警方打掉以免费美容为诱饵诈骗团伙。终于有人管了!
乔志峰
河南警方揭穿免费美容骗局,专挑年轻人下手。
说好的“免费”美容,在美容院技师的“障眼法”表演下,原本健康的皮肤上就布满了黑色的斑点,最终还层层设套,强迫顾客支付数百元甚至上万元的美容理疗费用。近日,河南郑州警方一举打掉了一个以免费美容为诱饵的诈骗团伙。(12月7日央视)
为河南警方警方点个赞!
类似的诈骗团伙,何止是郑州存在,在全国各地不说“遍地开花”,至少并不罕见。甚至可以说,已经形成了一种美容行业内固有的套路和骗局。
贪小便宜体验免费或优惠美容项目,结果却被宰了,类似的惨痛经历很多人都遇到过。在论坛上,我曾看到一位女网友的“血泪控诉”:她到某全国著名商街旅游,发现到处都是拉人“免费检验皮肤”的妇女。她不明就里,被一个妇女硬拉到楼上的店里。店员往她脸上抹了些稀奇古怪的东西,把她的脸涂得黑一块、青一块,然后摊牌:检验是免费的,但要把脸上的颜色洗掉必须用进口药水,是要花钱的。大花脸怎么出门啊?最后,她只好花费数百元用“进口药水”把脸上的颜色洗去。两相对比,诈骗手法是不是如出一辙?
几年前,《钱江晚报》就报道:一元钱就能洗头纹眉?当心美丽背后有陷阱。张女士在义乌逛街时,美容美发店的服务员向她推荐一种优惠券,只花一元钱就可以享受一次美眉塑造和洗头发,她前去没想到却因纹眉被收取500元。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认为,店家在纹眉之前没有告知张女士纹眉是优惠券外的项目,也没有告知价格,这是引起纠纷的原因所在。美容店利用消费者对“美眉塑造”和“纹眉”的不了解,将免费的“美眉塑造”和收费的“纹眉”进行捆绑,又在未告知消费者的情况下诱导消费者消费,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最后,店家承认了自己经营行为不规范,按照市场价格收取张女士的纹眉费用,退还给张女士260元。
而河南广播电视台也曾曝光过“两支美容针,竟收费44万”的典型案例。开封的陈女士说, 她平时很喜欢做美容spa,经人介绍去了郑州丽莎整形医院做美容整形,然而当天进店之后,她就受到了店员的“控制”,一天都没能出来。到晚上,店员让她喝了杯水,她就变得晕晕乎乎,第二天清醒过来之后发现,自己只打了两针保养针,竟花了44万多!郑州丽莎整形态度很嚣张:没钱消费就别装X!
之所以要举这么多例子,一方面是为了说明类似骗局很多很多,提醒消费者要提高警惕;另一方面,也是为了提出一个共性问题:面对明目张胆的美容诈骗,相关部门是什么态度呢?
我注意到,义乌的那个案例,市场监管所工作人员介入后,不是进行查处,而是站在貌似中立的立场进行调解,最终无良商家只是退还部分款项而已,未免让人有点失望。这显然并非一次单纯的消费纠纷,该美发店的做法已经涉嫌违规甚至违法。其一,《消法》明确规定,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、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。美发店应该提前将消费项目的详情和价格明确告知消费者,而不是含含糊糊,更不能先斩后奏,先做了项目再说。美发店的做法是否涉嫌误导甚至欺诈?其二,即便是市场经济,也不能漫天要价,也不能欺诈消费者。收取高额费用,是否经过了物价部门的审批?解答这些疑问,或许需要警方、工商、物价等部门启动联合调查,而非试图和稀泥、息事宁人。
而“两支美容针,竟收费44万”的案例,对这种一看就不正常的事情,即便是在电视台前往采访的时候,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依然无动于衷、推诿扯皮踢皮球。工商局的工作人员说,他们只处理一般消费者的纠纷,不管特殊行业上的消费纠纷,建议去找卫生局。而面对记者“像他们这种投诉,也不是一起两起,为什么这个整形医院可以这样做”的询问,卫生局工作人员竟然回答:“这个我没有办法回答你,因为他们这个收费的价格确实不在咱们监管范围。”派出所民警则称“这个事儿我也没有权力处理”,只让双方自己协商解决44万元消费没有任何票据的问题。难道,受害人被戕害了,只能打掉牙往肚子里咽,没人管、没有说理的地方?
为什么美容美发消费陷阱日益增多,且如此嚣张?除了他们选择下手的对象多为弱女子、一般不敢反抗之外,也跟相关部门打击乏力也有很大关系。这样以欺诈为生的美容美发店,说其是“黑店”也不为过。“黑店”为何能够堂而皇之开张?工商部门起到审核的职责了吗?“黑店”频频害人之后,公安部门为何没有及时打击?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不少街头“免费美容陷阱”都是惯出来的,说不定背后还有保护伞。消费者对此类陷阱要多多提防,切勿掉以轻心。如果发现已然上当,可选择通过向消协投诉的方式来维权,也可运用法律手段起诉商家要求退款。同时,相关部门更应加大管理和打击的力度,不能任由诈骗团伙频频害人。
河南郑州警方一举打掉了一个以免费美容为诱饵的诈骗团伙,让人看到了希望:对此类骗局,终于有人管了!但愿这会成为一个标杆,有更多地方的警方跟上,拿出同样的行动来。